<address id="l99vt"></address>

<noframes id="l99vt">

          <address id="l99vt"><b id="l99vt"><dl id="l99vt"></dl></b></address>

          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基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需求減弱 綠色投資等新動能可為信貸增長提供支撐

          2022-8-11 09:55 來源: 中國證券網 |作者: 張瓊斯

               信貸結構演變是經濟結構變遷的映射,同時也發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人民銀行8月10日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伴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和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推動,我國信貸結構呈現出“制造業筑底企穩、普惠小微穩步提升、基建高位緩落、房地產沖高趨降”的變化特征,特別是2019年以來信貸結構明顯改善。

            從大數看,2022年6月末20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中,普惠小微、制造業、基建、房地產貸款大體占全部貸款余額的一成、一成、兩成、兩成半,近年來金融不斷加大對普惠小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報告顯示,從信貸需求角度看,經濟結構的優化、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信貸結構優化的主導力量。一是制造業貸款比重觸底回升,制造業貸款比重從2010年17%趨勢性下行至2020年9%的勢頭得到遏制,2022年6月末回升至9.4%;二是普惠小微貸款發力,2022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22萬億元,是2018年末的2.7倍,占全部貸款的比重提升至10.6%;三是基建投資和房地產等資金密集型領域信貸需求趨勢性轉弱?;ㄍ顿Y結構向城市更新、社會事業等民生領域傾斜,傳統“鐵公基”貸款需求轉弱,貸款比重由2010年的25%降至2019年以來的19%左右,房地產貸款比重也由2019年峰值的29%回落至2022年6月末的25.7%。

            從信貸供給角度看,人民銀行不斷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適配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積極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信貸增長將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進程相適應,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隨著城鎮化進程邊際趨緩和房地產長周期趨勢演變,過去量級較大的基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需求減弱,而普惠小微、高技術制造業等貸款體量仍相對較小,加上直接融資呈上升趨勢,信貸增速在新舊動能換檔和融資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回落,但這是適配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反映,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基本匹配。

            報告稱,中長期看,我國信貸增長將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綠色投資、“兩新一重”等新動能在一定程度上可為信貸增長提供支撐,加上信貸資源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金融對實體經濟新增長點的支持質量和適配性將穩步提升。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我國綠色轉型投資需求超100萬億元,“十四五”期間新基建投資額預計超10萬億元,未來一段時間二者年均投資合計可能達5萬億元。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適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促進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構建和不斷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努力實現貨幣信貸總量穩、結構優的動態平衡。一方面,把握好傳統驅動力和新興結構性潛能間的關系,“破立并舉、慢破快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為新興增長點的培育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抓緊有利時間窗口“立”,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投入實體經濟轉型重點領域,挖掘綠色投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高技術制造業、科技創新等結構性潛能,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address id="l99vt"></address>

          <noframes id="l99vt">

                  <address id="l99vt"><b id="l99vt"><dl id="l99vt"></dl></b></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