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喚起更多群體對于環保的關注,為了盡早實現“雙碳”目標,環保硬措層出。碳
市場初建,
碳交易來襲,氣候投融資試點啟動,在深挖之下“個人碳賬戶”這個新的發展方向也引發了一波新熱潮。
聚焦個人碳賬戶
環保在線從搜索引擎上搜索“個人碳賬戶”,找到的相關結果超600萬個。碳賬戶即為包含
碳排放數據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登記評價和場景應用等功能在內的額碳排放支持體系,個人碳賬戶的出現,目前來看是將個人的環保數據通過特定手段計入個人碳賬本中,并通過環保行為的累積,兌換相應獎品。從全民低碳到全民減碳,可以預想我國的碳排放水平將實現連降。
個人碳賬戶“嘗鮮”時刻已至!
2022年5月,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正式啟動,計劃于今年年內推出40個低碳消費場景,實現市民個人在各種具有碳惠天府線下標志的低碳消費場景中打卡并獲得碳積分;
2022年8月,阿里巴巴發布“88碳賬戶”,淘寶上的個人綠色消費行為可轉化為可見的減碳量;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湖南省分行近日發布湖南省首個個人碳賬戶平臺“C郵記”,通過記錄用戶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減碳行為轉換為“碳資產”,并用于公益慈善活動捐助、享受搭乘
交通工具優惠及生活繳費優惠等;
……
正值個人碳賬戶開通的“嘗鮮”時刻,
碳普惠機制下的減碳價值將進一步提升。有網友發表觀點認為,個人碳賬戶可能馬上就要值錢了!
個人碳賬戶能走入“生財之道”嗎?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當完成的減碳行為累積到一定量便可以享受該平臺提供的各種實際優惠,并且在“個人碳賬戶”機制的不斷完善下,減碳場景也將進一步擴大,并帶動更多人加入減碳行動。此外,將眼界放大——將個人碳積分出賣給企業或將成為更高階層的價值升級方式。如,
北京的個人碳賬戶,通過國美電器、大中電器、蘇寧電器等渠道購買指定家電,達到一定金額并投入使用,便可一次性獲得該設備使用中的一個月累計的
減排量,最高可達375千克。
對標企業來說,它們可以通過出售碳排額獲利,個人為何不能通過出售碳排額度獲利呢?畢竟目前已經有部分地區已經支持個人進入碳交易市場了。
目前,還需要待“個人碳賬戶”平臺制度與標準的進一步統一與完善,營造一個更合理、更易公眾參與的減碳世界,以發揮碳普惠在“雙碳”目標下的積極作用。